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重大,让孩子们从小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
一、活动背景
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县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具体体现。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举措。对接服务芦溪“三三”战略尤其是建设教育强县的现实需要。
二、活动目标
把芦溪镇中心学校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基地,达到“五个示范”即红色文化阵地示范、红色中队活动示范、红色研学旅行示范、红色课堂课程示范、
红色宣讲讲解示范。
三、基本思路
1.红色文化阵地示范:建立“五室一点一廊”即“511”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教育阵地。“五室”即AR教室、VR教室、校史室、党建室、少队室。“一点”即廉洁校园示范点。“一廊”即将爱莲楼一、二楼打造成红色走廊。
2.红色英雄中队示范:以卢德铭中队和甘祖昌中队为龙头,大力创建“2+N!”英雄中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中队教育活动。
3.红色研学旅行示范:成立示范班,组织部分师生赴卢德铭烈士纪念馆、芦溪乡村振兴学院、重走秋收起义路线“两点一线”红色研学旅行活动。
4.红色宣讲讲解示范:评选培养一批红色“小小讲解员”,继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大宣讲活动。
5.红色课堂课程示范:用好用足省编《红色文化课程》,筛选评选一批示范红色文化课堂,申报完成市级以上红色教育课题研究2个,开发一批红色文化教育校本小课程。
四、活动时间:2022年3月——12月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初)
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刘丙凉、刘志坚
副组长:周 英、张冬明、刘晓琴、李勤娟、吴枫柳、彭琤
成 员:林 玮、吴绍斌、刘姝姝、王 苗、李 锋、陈 翔、蔡 涌、谢爱娟
办公室主任:周 英;
成 员:林 玮(下半年由潘宇负责)、谢爱娟、吴 玲、王 溢(下半年由蓝婷负责)
(二)整体推进阶段(3-12月)
1.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批青少年红色讲解员评选活动;一批红色课程、案例评选活动;开展一系列国旗下红色宣讲活动;开展党员教师红色大讲堂活动。
2.开展红色文化课程优质课评选,申报完成红色教育课题研究2个以上。
3.开展“两点一线”红色研学示范班1000人次。
4.打造红色校园文化(511),完善各功能室、完善廉洁校园示范点、爱莲楼二楼校史室、党建室、少队室、班级文化布置,完成校庆120周年作品展示工作。
5.打造卢德铭中队等红色英雄中队,创建“2+N”模式,实现班级中队活动全覆盖。(政教处)
(1)以卢德铭中队和甘祖昌中队为龙头,大力创建“2+N”英模中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为了持续有效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抓好学校特色工作,打响我校“红色教育”品牌,学校以学习英模榜样为突破口,以卢德铭中队和甘祖昌中队为龙头,大力创建“2+N”英模中队。通过创设一系列适合少年儿童年龄心理特点的、喜闻乐见的、现场实践的、角色体验的等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将“红色教育”向纵深推进,使“红色教育”能在我校扎根、开花乃至结出硕果,扎扎实实地创出成效。
(2)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导的红色校园:以人为本,结合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特地开设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校本教材得作用。学校把红色教育作为德育课程资源,通过整合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编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应儿童年龄特征得红色教育校本教材,把具有名族特色、地方特色得红色教育列入课程计划,与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组织课堂教学。各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为红色教育内容,内容分高、中、低三段,每一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根据各年段得特点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文化,践行红色文化,真正让红色教育走进课堂,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明显得提高。其他基础课也要加强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得过程中了解相关的国情,熟悉与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杰出历史人物与英雄模范,在学习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紧跟时事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国内外发生得重大事件活动有针对性进行教育与引导。
(3)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生动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各种文化活动得开展来营造积极健康、丰富生动得课外文化活动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得教材。要重视与加强班委会、少先队组织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课外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热爱班集体与学校,团结互助、奋发向上得良好班风与校风。加强对学生课外兴趣活动得组织、管理与引导,支持她们开展各种健康有益得文体与科技活动,特别就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得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健康成材、报效祖国的目标统一起来,在活动中升华思想,涤荡灵魂。
(4)本学期红色教育活动预期目标:通过红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学生文明礼貌成为自觉;学生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学生消费习惯得到改变;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开展丰富的红色教育评比与创建活动。
学生文明礼貌成为自觉。早晚上学、放学主动与父母、同学、老师打招呼问好;进入校门、教室门自然成行,右侧通行;出入办公室,先敲门主动问好:乘车时主动让座,同学间相互尊重,不骂人,不打架,校风校貌、班风班貌得到根本好转。
学生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在学习中,她们能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爱动脑思考,保管与整理好自己得学习用品,自觉地搜集、整理、分享对自己学习与发展有用得资源。养成了关于观察、思索、认真阅读得习惯,养成了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与日记得习惯,并踊跃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自己得所得、所见、所闻与所想。
学生消费习惯得到改变。学生能把家里废弃物、易拉罐、饮料瓶、旧书刊、纸箱等收集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点;不乱花钱,不乱吃零食,养成了勤俭节约得好习惯;节约自己得零花钱,积极向灾区儿童、留守儿童捐钱捐物。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自觉整理自己得学习用品,整理自己得房间,讲究个人卫生,主动打扫房间,勤换衣服,勤洗澡,勤修指甲勤洗头。开展的“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5)开展丰富得红色教育评比与创建活动。如:知识竞赛、图文搜集展览、黑板报、讲革命英雄故事、唱响红色旋律等。吸引全校学生,以竞赛促活动,以评比促创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得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红色教育中来。
扎实认真开展红色教育工作,使我校在继承与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新时期学生道德教育模式探索上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红色教育必将在我校扎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
(6)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大宣讲活动,培养一批红色讲解员,开发一批红色专业课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县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和要求,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听党的话、跟党走,展现我校红色讲解员风采,开展芦溪小学红色讲解员培养活动。
培养对象:三至六年级各中队选拔5名优秀队员
培训时间:2022年2月28日起每周一下午第二节课
培训地点:少先队队室
培训内容:红色讲解第一课;了解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学习红色故事,交流讲解技巧;学习讲解礼仪,试讲红色故事;接受考核,评选优秀红色讲解员;实地进行讲解,分享讲解经验。
培训小组:
组 长:李琼娟
成 员:政教处成员、梁 艳、刘恋礼、刘 娟、罗 霞、陈花莲、邓芝娟。
有关要求:高度重视。红色讲解员活动是我校推进县域教育品质发展——“代代红”工程实施的重要工作。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举措。我校务必高度重视,抓好活动组织,培养出一批优质红色讲解员。积极创新。突出少先队员的自主性,展现少先队员的良好精神风貌。希望各中队积极推进红色讲解员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不断强化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充分发挥萍乡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优势,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锻炼培养少先队员自主能力,促进全市红色讲解员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8)开发一批红色专业课程。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指出:“充分挖掘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江西丰厚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编写井冈山精神、八一精神、苏区精神、方志敏精神等革命精神系列教材和读本,讲好江西故事,并向全国推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扎实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作,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教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教育教学能力,2018年,省教育厅会同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开发了《红色文化》教材。
教务处:教务处将严格按照芦溪县课程设置要求设置课程,根据教师的特长做好分工分课安排,加强课程常规督导和月考核工作,并在各科教学活动中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来展现我们的红色教学成果,同时开展“去远方”活动。
政教处: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将红色教育教学资源转化为学校的课程资源;将红色课程资源转化为红色文化教材。
1-2年级的小学生识字不多,思维浅显且直观形象,活泼好动,爱听故事,喜欢提问,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不长,学习的独立性和自制力都较弱。教材编写要具体形象,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优良品德习惯的养成。小学3-4年级以图为主的阅读转为以文字为主的阅读。有意记忆虽有发展,无意记忆仍占优势。在学习上开始出现更喜爱某学科的兴趣倾向。自信心和意志力的形成处在关键时期。5-6年级的小学生进入少年期,自我尊重和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比较强烈。不再满足无规则的游乐性游戏,喜爱有规则的竞赛。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发展,愿意讲道理,并能克服自己认识到的缺点。
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学生开展不同的学习活动,根据不同的学段教材的编排形式组织不同活动,结合本学校安排组织不同的活动。结合本地的红色资源文化安排不同的活动。
一年级上期:《闪亮的红星》,《红军的帽子》,《军章闪耀》,《红星》报。 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下期:《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我爱国旗》,《我们的队旗》,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二年级上期:《“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下期:《安源儿童团》,《站岗放哨的而儿童团》,《拥军优属的儿童团》,《热爱学习的儿童团》,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上期:《红米饭,南瓜汤》,《打败江西两只“羊”》,《八角楼的灯光》,《苏区干部好作风》 ,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下期:《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会昌》,《咏兰》,《偷渡梅关》,《长征组歌》
四年级上期:《打响第一枪》,《聂槐妆妙计送盐》,《军团长打草鞋》,《水缸的秘密》,《拽着马尾过雪山》。下期:《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英雄城——南昌》,《天下第一山——井冈山》,《红色首都——会昌》,《苏区明珠——上饶》。
五年级上期:《中国工人第一座工会大厦》,《炮声隆隆黄洋界》,《红军第一所正规医院》 ,《寻乌调差的两层瓦房》,《举行过“开国大典”的谢氏宗祠》,《盛满深情的米缸》,《闪闪的党徽》。下期:《红色交通证》,《别样的毕业证》,《红军家属优待证》,《杀不尽头颅流不尽鲜血》,《事无大小,都有它的道理》,《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青年不应该逃避责任》。
六年级:《活捉张辉瓒》,《菩萨蛮。大柏地》,《清贫》,《车过兴国老营盘》,《映山红》。
(8)用好用足红色文化课程(政教处),开展红色教育课题研究(政教处负责少队课题、教务处负责思政课题)。
教务处:教务处会加大对思政课题的推进和活动的开展,让思政课题活动在学校开花结果,思政课题组收集并整理好前期相关的课题资料。
二月份: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互相听评课。
三月份:上好公开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四月份:观看优质录象课《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进行
评析。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经验交流。
五月份:观看优质录象课数节,进行评析写好反思。做
好期末复习工作。
六月份:学期工作总结,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
(9)政教处:红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学校准备把红色教育作为德育课程资源,通过整合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编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应儿童年龄特征的红色教育校本教材,把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红色教育列入课程计划,与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组织课堂教学。为此,我们特地开设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各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为红色教育内容,根据各年段的特点组织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感悟红色文化,践行红色文化,真正让红色教育走进课堂,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学科渗透:特色校本课程学科渗透,将革命传统教育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低年级切实加强诚信教育、纪律教育,要求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讲诚信、守纪律、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中年级切实加强仁爱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热爱人民,不追求奢移享受,远离不健康生活;高年级则要求加强尽责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为了崇高的理想,坚忍不拔,一往无前。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语五——道法三——音二——体六——美三”活动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
语文教师每期做好五件事,即每堂课前组织学生发表一条红色宣言,每天至少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周至少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每期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每期做好三项事,即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每期举行红色革命故事会不低于两次,每期让学生收集红色故事或红色案例等轶闻佚事不少于两个,每年开展红色考察活动至少一次,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音乐教师每期做好两项事:教唱红歌不低于两首,每期举行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
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加强学生行、走、集队、纪律等教育,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方面训练,让学生学会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集合排队齐如整,强化学生素质,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美术教师每期至少各安排一至两次让学生画红色画、写红色字,每期至少举行一次学生书画展,通过这三项活动让红色文化开满校园,花香果美。
特色活动:以红色文化为引领,追求既实效,又高效的特色活动。开展以英雄为友,与经典同行的特色活动,从而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自强自信的人格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开展颂读红色经典活动,感悟本土红色文化的魅力,举办传统“红色经典”诵读比赛,举办红色经典阅读讲座,开展“我与英雄同行”“红色文化培育我成长”等主题班会。
开展巡访先辈足迹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本土博物馆、纪念馆,重温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走进红军人,听老红军讲述昨天的故事,走进景区,当红色小导游,利用节假日祭扫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前举行入队宣誓等。
在学生中开展“每周唱一红歌”活动,结合“五一”等,组织学生编红剧、演红戏,唱红歌,学校开展唱红歌竞赛活动。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开展红色影视进校园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撰写学习心得,确保教育实效。
主题教育: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主题,打造既有理想,又有实践的特色文化,把红色文化的精髓溶于师生的血液中,显于师生的言行中。
让墙壁“说话”,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和黑板报,广泛宣传当年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
让喇叭“说话”,利用校园红领巾广播宣讲英雄人物的战斗故事,收集并讲述校园内学习英雄的师生的事迹。
校园文化:营造文化环境,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的精神。
在校园利用的墙面制作红色文化宣传长廊,将本土红色内容的故事、图片、名言用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宣传,让学生感受红色的魅力,接受红色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 建设校外德育基地。将烈士陵园作为校外德育基地,悬挂肖像格言,建立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在教学楼外墙和教室布置上,注意把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的地方张挂具有革命色彩的名言格言警句。
建设独特的班级文化。制定“特色班级”评比方案,按照“特色班级”评比细则,积极推进班集体建设。教室布置要开设红色教育板块,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红色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红色文化。精心打造班级特色文化,体现年级特点、班级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红色场所,让每一面墙壁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中红色文化的声音,提升班级文化内涵。
学校除充分发挥黑板报、广播室、宣传橱窗等主阵地作用,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校园文化宣传活动;努力扩大宣传阵地、完善宣传设施和强化宣传内容。
(10)开展五个系列红色活动。(政教处)
学:学做小导游(实践有平台,能力有提高)。
以本土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人人争当小导游活动。通过实践、体验红军小导游这个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从而落实大语文观。一是开展小导游擂台赛,挖掘一批新小导游。二是每年五月开展“大手拉小手”小导游走县城、访古迹、勘实地、比技能活动活动。
争:争做小红军(精神有依托,行为有楷模)。
人人学习红军精神,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内在的思想外化成“对待理想信念执着追求,遇到困难永不言弃”的行为准则。一是新学期聘请退伍军人为军事教官,学做军人“立、行、走”,开展一年一度的阅“队”仪式。二是开展争做军人五星争章活动。深入开展军人五星定章、争章、颁章、护章等活动,并注重与表彰奖励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学传统学典型当传人”打造红色文化墙。
读:读本红军书(心灵得涤荡,视野得开阔)。
一是学校每学年让学生读红色书籍,追忆红色历史,缅怀英雄风采。结合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走进英雄,触摸历史,以英雄为偶像。二是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红色文化读书节,全面推进红色文化与书香校园的建设。三是开展早三午三活动,每天早上和下午课前三分钟读一首红军诗。
唱:唱首红军歌(正气得弘扬,气质得涵养)。
读经典、唱红歌,读唱交融。通过学唱、传唱红色歌曲,举办红色文化节等活动,涵养气质、弘扬正气,从而影响学校敬业、勤奋校风的塑造。唱响校歌。要求人人会唱校歌《三大几率八项注意》。深入开展三前红歌作风,上课前,活动前,离校前。继续组织好一年一度红歌赛。唱响红歌,嘹亮校园。
走:走趟红军路(身体得锻炼,意志得磨练)。
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感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各种形式踏遍每一个红色足迹,追忆、感受当年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通过远足活动,亲近自然,了解家乡,磨练自己的钢铁意志。一年一度红色文化体育节。以小红军体验学校为阵地开展红色文化体育节。大手拉小手走进来:拉起两校,两地学校开展红色军旅体验实践活动。推崇将暑假小红军体验活动做好,红色文化的感受者走进来。小手拉大手走出去:小红军学校做好成人体验活动实践活动,小手拉大手。
(11)建立“两点一线”红色研学示范班。(政教处)
知识目标: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实地参观山口岩秋收起义纪念馆、紫溪乡村振兴学院,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能力目标:学卢德铭、范小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情感目标:让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引发更深层的思考、领悟,德铭精神代代相传。
研学对象及班级:全体党员、以504卢德铭和403甘祖昌中队为代表的中队,人数达1000人以上。
研学时间、地点:3月中旬及清明节期间,紫溪乡村振兴学院、秋收起义纪念馆。
研学主要流程:吹响红色“集结号”,开启精彩红色研学之旅。紫溪振兴学院,观看了微党课《范小敏的扶贫梦》——参观紫溪田园综合体——进行户外拓展活动。秋收起义纪念碑前(献花圈)——卢德铭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宣誓、朗诵诗文——参观碑林、纪念碑、雕塑园——参观秋收起义纪念馆。(教学主题: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教学内容中的一些小故事,了解当时苦命的艰难,缅怀烈士,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12)完善设施设备,打造红色文化,建立教育示范基地。完善各功能室的文化布置(教务处),完善廉洁校园示范点文化布置(党政办),完善班级文化(政教处),完成校庆120周年作品(绘画、手抄报)展示工作(党政办),完善各办公室的环境布置工作(工会),将爱莲楼一、二楼打造成红色走廊:AR教室、VR教室、校史室、党建室、少队室(党政办、政教处、总务处)。
三、总结展示阶段(12月):完成“511”展示阵地布置,形成书籍、案例、视频、台账等,7月接受市县组织部党建项目“代代红工程”党建项目观摩检查,12月教育系统集中展示观摩,述评树优等活动。(各部门)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