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梦想 不负韶华
守望三尺讲台 不忘教育初心
——芦溪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刘晓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芦溪小学,有这样一位好校长,好老师,她在教育教学中始终遵循“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用真情、博爱浇灌着每一棵幼苗茁壮成长,用敬业、坚韧诠释着一位共产党员教师的本色。她是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县“巾帼建功”女标兵、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党员等荣誉的获得者。从教20余年,她时刻不忘教育初心,辛勤耕耘杏坛,收获桃李满园,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她就是芦溪小学的副校长刘晓琴。
做幸福的教研人
.jpg)
静心教研推进改革,四步三环结出硕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作为学校分管教学业务副校长,她深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研究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她更加注重教学研究。平时,她总是深入一线教学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闲暇时光,她也不忘自我充电学习前沿教育教学理念,学以致用大胆推进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她的推动与带领下,芦溪小学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步三环高效课堂模式。四步即创设情境激兴趣,自主合作探新知,整体感知展成果,拓展延伸提能力;三环即磨课—洗课—晒课。这个课堂教学模式历经了实践的捶打,课堂的检验,教师们深受其益,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中展露头角,脱颖而出,捧回一个个省、市、县级奖项,品尝到了教研教改的甜美果实。
疫情坚守教育战线,线上线下教学衔接
庚子春,一场新型冠状肺炎席卷全国,扰乱了教学秩序,止住了孩子们来校的脚步,在疫情期间,她听从党的号召,停课不停学,以身作则坚守在教育第一线,为孩子们搭建起学习交流平台,指导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成为教师和孩子们最坚强的堡垒。为做好疫情复学后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解决疫情期间线上学习出现的“夹生饭”、“两极分化”等一系列问题,她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复学前后做了一系列的统筹安排,做好复学后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工作。线上教育精彩纷呈:集体备课尽显智慧,线上辅导各显神通,教学骨干蹲班指导,线上教研氛围浓厚。线下教学无缝衔接:返校检测掌握学情,制订计划查漏补缺,骨干示范课堂引领,通过多举并措,实现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实现教与学从家庭到学校的平稳过渡。
课题研究百花争艳,课堂落实扎实有效
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证,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近年来,在她的带领下,该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得到了“井喷”式发展,目前该校在研课题12 个,结项课题6个,2020又有5个成功立项,开创了学校课题研究的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她的辛勤耕耘。平时,你总会看到她与教师们探讨课题研究问题的身影,鼓励他们积极申报课题,动员更多的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管理制定及奖励制度,督促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每次新课题开题,课题研讨活动她从不会缺席,她总是耐心细致地指导老师如何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她自己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参与的省级课题《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与运用方式的研究》和《小学数学练习课高效教学方式的研究》,市级课题《依托本土资源,开展农村小学交通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都已经成功结题,2009年还被评为萍乡市“十一五” 规划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在她的引领下,芦小课题教研之风愈加浓厚,教师科研能力不断提升,课题研究扎实有效,真正做到了真课题、真研究、真成果。
做真诚的引路人
.jpg)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她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让青年教师得到更多的专业指导,她组织开展了“师徒结对”仪式,一骨干教师带一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了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技艺,她经常深入到一线课堂进行随堂听课,听完课立刻对他们的课堂进行专业指导,提出改进意见,提升青年教师课堂自信、专业自信。为了让青年教师在赛场上能挥洒自如,取得佳绩,她联合骨干教师对他们的课堂进行一次次的打磨,大到教学思路,教学框架,小到课堂过渡衔接,她都字斟句酌,被同事们誉为“良师益友”。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屡次在省、市、县获奖,青年教师培养卓有成效。
她不仅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也是教务处的主心骨。处室成员年轻干练,但经验不足。她总是像一棵大树,为大家遮风挡雨,排忧解难,让大家无后顾之忧。她总是和成员们在一起,不知多少个披星戴月的夜晚,她总是和大家一起奋斗到凌晨:排课、分班、安排课务……第二天又活力满满地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从不喊一声累,即使生病了,也等工作结束才去医院看病。她总是微笑着鼓励大家,让人如沐春风般温暖。
她更是孩子们知识和思想的引路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她关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引路护航。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深受孩子们喜爱。孩子们总是说:我最爱上刘老师的课啦,一点也不枯燥。平时,她还十分关心学生生活,帮扶建档立卡户学生,经常找他们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生活上实际困难,用心呵护陪伴他们成长。
做追梦的赶路人
创建书香校园,打造语言文字示范校
芦溪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浓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十分重视书香校园建设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为了打造书香校园,她以“海量阅读”为抓手,以“经典诵读”为突破口,大胆创新,组织学校语文教研骨干,编写芦溪小学《童声诵经典》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组织举行芦溪小学第一届经典诵读展演暨总结表彰,“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读书节活动,青年教师读书分享沙龙活动,让书香溢满校园,让书香浸润童年。为申报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她带领教务处成员加班加点,她忙碌的身影,如风的步伐穿梭于校园间:布置工作,录制宣传视频,整理检查档案,现场指导校园文化布置……省级专家评审组对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给与了高度赞誉。经过评比公示,芦溪小学被评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她也终于露出最幸福的微笑。
生活不止苟且,还有梦想和远方
2019年,梦想课程正式落户芦溪,芦溪小学接连两年承办了梦想教练计划芦溪站的教师培训,该校也成为了梦想课程重点打造学校。为了推动梦想课程高效课堂探索和推进学生素养教育的有效提升,帮助更多的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她勇挑重担接任芦溪县梦想沙龙秘书长一职,她一肩挑着学校繁重的教学事务,一肩挑起全县梦想中心事务。为了推动梦想课程的落实,提升梦想教师专业素养,扩大课程影响力,她定期组织开展梦想沙龙活动,组织举行“梦想好课堂”赛课活动。每次活动她总是热忱参与,担任比赛评委,指导梦想课堂。在她的影响带动下,该校的梦想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去远方课程,大放异彩。为了支持孩子们的去远方梦想,她不仅自己爱心捐款,还发动全校老师、身边朋友一起助力孩子们梦想。为了点亮孩子们阅读梦想,她向基金会申请星光图书室,申请到一千多册图书,为孩子们阅读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梦想人的坚持和执着,奉献与担当。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她甘愿做教育百花园里一片绿叶,守望三尺讲台,不忘教育初心,心怀教育梦想,行走在教育研究的路上,做幸福的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