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热血铸师魂 致敬教育筑梦人
- 芦溪镇中心学校九月最美教师 -
“以灯传灯,心灯不灭”。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芦溪镇中心学校开展了“最美教师”评选活动,经过推荐,有3名教师被评为“最美教师”。她们有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坚定信念,充分展现了教师无私奉献、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当代教师风采。
张瑜,女,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6年参加工作,现任芦溪小学数学教师。
张老师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5个春秋。她15年如一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她师德高尚,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为基层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位在了为教育奉献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虚心向其他老师讨教经验,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人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张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觉学生身上的各种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
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她靠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刘珊珊,女,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工作十载,她热心爱教、优质施教。在课堂上她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一些特殊时期,她承担起一年级班主任职务。她认为,班主任工作是教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当任班主任,你的教书育人工作才能做的有声有色。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刘老师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孩子们在她的感染下,各方面的行为养成习惯良好,班级学习氛围浓厚。“活到老,学到老”,是她的至理名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一直保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学习态度。她曾获市科学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县梦想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以及在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获特等奖等等。同时,她还曾荣获“先进教育者”“优秀班主任”“十佳教学能手”称号。在芦小的大家庭中,她充分利用本校优质资源,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中不断成长。为了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她积极参加了学校的省级规划课题组。记得著名诗人汪国真有这样一句诗:“既然选择了方向,便只顾风雨兼程。”她将继续为学生奉献自我,愿她的心血浇灌出一朵朵希望之花,盛开在祖国肥沃的土地上。
刘学连,女,小学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她工作踏实认真,一直尽心尽力努力工作。她每天早出晚归,尝尽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但她无怨无悔。
一、用爱心感染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她始终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关心照顾学生,就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每天到校后,她会第一时间去巡视教室,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照料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总之,同学们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几乎事事关心。她撰写的《关爱学生》发表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报《语文报》中,文中将她这二十几年当班主任的小经验书写出来,获得报刊的好评。
二、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她不仅是一个班主任,也是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她不断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中,她撰写的《好预习事半功倍》发表在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语言文字报》中;她还指导班上学生敖文凤参加全国小学生征文大赛,获一等奖;辅导学生作文发表在《育人》《辅导员》《中华活页文选》《中国少年文摘》等报刊杂志中达十三篇。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了很开心,她的心里也乐开花。
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将继续努力,争做一名家长放心、学生认可的新时代优秀教师。
图片